胆汁性肝硬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腹部磁共振病例分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复制链接]

1#

女,56岁,上腹不适前来就诊。

实验室检查:

压脂T2WI

冠位T2WI

MRCP

T2WI示肝脏体积稍大,信号不均匀,MRCP示远端小胆管局限性狭窄,多处不连续呈“串珠样”改变。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概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是一种以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为早期病变并以进行性*疸为表现,最后死于肝衰竭的疾病。主要累及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9~10,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免疫异常有关。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尤其是M2压型(AMA-M2)诊断具有特异性,90%~95%的病例血清AMA阳性。


  病因:①本病在我国很少见,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可形成大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补体系统引起免疫损伤。肝内外的大胆管均无明显病变,门管区小叶间胆管上皮可发生空泡变性及坏死并有淋巴细胞浸润,继而小胆管破坏并出现淤胆现象,纤维组织增生并侵入、分隔肝小叶,最终发展成肝硬化。②遗传因素,增加PBC的易感性,单纯遗传因素尚不足以使机体发病。③环境因素,吸烟、有*废物环境污染、泌尿系大肠杆菌感染等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与PBC的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常与其他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并存。多见于中年妇女,起病隐袭,经过缓慢,早期症状轻微,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与体重多无明显下降,约10%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患者皮肤、巩膜*染,可见多处抓痕和脱屑。肝、脾肿大表面尚光滑,无压痛。并发症:与胆汁淤积有关,骨质疏松、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高脂血症、脂肪泻等。


  诊断:当满足以下3个条件中的2个可以诊断为PBC:①胆汁淤积升高的生化指标,主要是碱性磷酸酶(ALP)活动超过6个月以及谷氨酸转肽酶(GGT)升高;②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③组织学上存在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以及小叶间胆管破坏的表现。

磁共振1.5T:妇儿大楼一楼

磁共振3.0T:妇儿大楼负一楼

科室电话?:

-

-

-

-

-(诊断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