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癌预防,你在哪个误区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肝癌是一种典型的“哑巴”癌。也就是说,当你患上肝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将不会以较为明显的特有症状警示你,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到晚期。中国是肝癌大国,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肝癌的发生率已经大大降低,但由于民众对肝病的危害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如何科学预防肝癌的发生缺乏足够的了解,且对早期肝癌筛查倡议的执行缺乏长期坚持的自觉性,悲剧屡见不鲜。

正确的认知,是有效预防肝癌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才不会给肝癌以可乘之机。我们归结了以下几类常见的认知误区,期望能为您的健康带来新的启示。

误区一:

肝功能正常就不会得肝癌

肝脏是一个“神奇”的器官,因为它强大的代偿能力,人只需30%的肝脏就能维持正常生命体征。所以,当肝脏出现病变,初期的肝功能指标往往都是正常的。临床中甚至发现,有些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也是正常的。

但在实际生活当中,很多人并不了解肝功能指标在肝癌筛查方面的局限性,且在一些基础体检套餐中,对于肝脏的检查常常也只有“肝功能”一项。这就造成了有相当部分人以为只要自己的肝功能没事,肝脏就不会有事。

这是一个误区。

要了解自己的肝脏是否健康,关键查哪些项目?一是甲胎蛋白(AFP),二是B超。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婴儿出生约两周后就会从血液中消失,正常人的甲胎蛋白含量极低,当含量明显升高时,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B超可以准确发现1厘米以上的肝脏肿物,对于早期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具有慢性乙肝等高危风险背景人群,上述项目的检查频率应为至少每半年一次。

误区二:

心理压力大放弃定期筛查

关于肝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医学界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明确,但很遗憾,肝癌患者被确诊多处中晚期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什么?

来自美国的一项跨越16年的专项调查显示,即便事先知情并同意合作的前提下,乙型肝炎病*感染者在每半年收到研究机构信件提醒后(医院也同步收到该信件),依然只有57%左右的人早期肝癌筛查。也就是说,即便有人主动提醒和管理,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们也很难坚持进行长期的早期肝癌筛查。在中国,乙型肝炎一直以来都是国民肝癌的主要原因,但同样,那些已经确诊为肝癌的患者几乎没有坚持筛查的习惯。

笔者曾就肝癌早筛话题对部分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但鲜为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