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美医生科普3月18日ldquo全国 [复制链接]

1#

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有着强大的功能,一旦生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中国是肝癌大国,年全球癌症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病例的46.7%。由于早期肝癌无明显症状,大部分肝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且预后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仅为12.1%。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版)》也明确指出,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可见,肝癌的早期筛查对于肝癌早诊早治尤为重要。

成美医生,致力于疾病的科普、医疗知识的传播和公众健康教育。今天我们邀请到海医院林海锋教授,跟我们聊一聊肝癌早筛的相关知识。

点击观看视频

01海南的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是怎么样的?

据林海锋教授介绍,海南省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十位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肝癌均占首位。

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十位癌症发病率

点击观看大图

海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十位癌症死亡率

点击观看大图

那么为什么海南地区肝癌的发病率如此之高?

这与慢性乙肝感染有直接关系。“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发生的三部曲,病*性肝炎长期可演变成肝癌。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感染者约万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万例,海南的肝炎感染人数也比较庞大。

另外,肝吸虫病,*曲霉素污染也会导致肝癌发生。海南属于沿海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这种环境下为*曲霉素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曲霉素的*性会杀死大量的肝细胞,从而导致肝损害。肝脏损害到一定程度会发展为肝硬化,继而形成肝癌。

《中国循环杂志》发布了一张“中国癌症负担地图”

*上图中,颜色越深的地方,代表受癌症负担的程度越重。

由图可见,海南作为肝癌的高发区域,癌症负担程度相当高,防治形势刻不容缓!

02肝癌早筛早诊的意义是什么?

BRLDGE研究发现,从年到年搜集的患者情况看:肝癌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治愈率极高,0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D期生存率不足4个月。

提高肝患者五年生存率及肝癌疗效的关键是肝癌的早期筛查、早期发现。

03肝癌早筛有哪些筛查手段?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目前肝癌诊断最常用的治疗,但阴性并不能排除肝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RNA7TM)可以提高肝癌早期检出率,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病人。

彩超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操作简便、实时无创、移动便捷、费用便宜,经验丰富的彩超医生通常可以对肝脏的肿块进行良、恶性判断。

对于血肿瘤指标异常和彩超怀疑为肝癌病人需要用肝脏增强CT和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来确认,增强磁共振对小于2cm的肝癌检出率要高于增强CT。

普美显增强磁共振的早期肝癌检出率更高,可以发现小于1cm的微小肝癌。PET/CT或PET/MRI主要用于肝癌有无转移的判断。

同其它肿瘤不同,穿刺活检不是肝癌诊断所必需的。

04肝癌容易盯上哪几类人?肝癌的高危人群:

1.经常吃发霉食物的人

2.长时间吸烟喝酒的人

3.乙肝和丙肝患者

4.肝硬化患者

5.有肝癌家族遗传史的人

6.40岁以上人群,合并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人群

05对于肝癌的早筛多久做一次合适?

肝癌早筛建议:

肝癌中低危人群,1年以上或一年1次常规监测;

肝癌高危人群,6个月1次常规监测;

肝癌极高危人群,已发现癌前病变或者占位,血液及检测异常,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

06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肝护肝?

检查:乙肝两对半检查,一般在30—50元不等。(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两对半检查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

疫苗: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饮食:合理饮食,不吃发霉食物,多吃护肝食物。

睡眠:早睡觉,在23点之前必须睡,使血液回肝解*。

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肝在志为怒.”也就是在情志上表现为怒,肝失衡会影响情绪,使人烦躁。反之,情绪烦躁也会影响到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