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弹,是“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的简称,由于操作方便、无创、较快出结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肝脏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检查结果是用“肝硬度值”来表示的。
以乙肝检查为例,肝硬度值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分为4期,正常值参考范围是2.5—7KPa;如果是7.0—9.5KPa,大概率是有肝纤维化;在9.5-12.5KPa之间,表示肝纤维化比较严重了;如果检测结果大于12.5KPa,患者肝硬化的可能比较大,需要进一步检查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有的患者反映,肝弹数值达到14KPa了,远大于12.5KPa,是不是很严重了?
乙肝炎症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原理是免疫清除乙肝病*,引起肝损伤,出现炎症,肝脏结缔组织出现非正常生长。由于炎症反复出现,内部损伤长期存在,结缔组织病理增生越来越多,慢慢形成肝纤维化的现象。随着肝内假小叶形成量越来越大,正常的肝内结构受到破坏,就有结节出现,肝硬化就来了。
但乙肝的检查、病症的确诊,从来就不是单靠某一个数值来判断的,要靠肝功、血常规、B超、肝弹、乙肝病*DNA等数值,综合起来评判,所以有的患者肝硬度数值即使达到14KPa,也不一定是肝硬化了。如果肝功正常,血常规没问题,B超值也正常,说明肝硬化的典型迹象,如代偿异常、门静脉变宽、脾大等问题不存在,意味着是没有肝硬化的。
肝弹显示肝硬度数值高,可能受到胸腔肋间隙、肥胖等影响,数值受胆汁淤积、肝脏炎症等影响而出现波动,有时会出现偏差,所以有的患者会有疑问:既然肝弹检测不准,影响因素多,那还有必要检查吗?
当然有必要。肝弹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一是能部分代替肝穿刺的功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费用减少不少;二是结合判断肝硬化、肝纤维化等情况,及时干预,为逆转和减轻症状创造条件;三是可检测肝脏组织脂肪病变情况。
那么,肝弹结果如何快速确认是不是肝硬化、肝纤维化呢?
1、如果肝功、B超等检测结果正常,肝硬度值小于10.6KPa,没有发生肝硬化的可能;小于9KPa,不是肝硬化。
2、转氨酶和胆红素数值正常,但肝硬度值大于等于12KPa时,是肝硬化。
3、胆红素在正常范围,患者没有经过乙肝抗病*治疗,当肝弹数值大于等于17.5KPa,是肝硬化。
4、肝硬度值大于等于9KPa,属于有较大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
5、肝硬度值大于等于12.4KPa时,属于正在发展阶段的肝纤维化。
一旦确诊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就要查找病因,对症治疗,如果引起肝纤维化是病*肝炎,就要及时抗病*治疗;是饮酒诱发的,必须禁酒;是经常乱吃药物引起的,要改掉坏习惯,等等。
肝弹检查虽然无创、便捷,但孕妇不适合做,如果患者有肝弹瘀血、胆汁淤积的问题,以及急性肝炎发作,也不适合做,因为结果会大概率不准确。注意提前禁食至少2小时,确保检查数值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