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变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丙肝病毒囊膜蛋白E1E2结构终获解析
TUhjnbcbe - 2024/5/1 16:16:00

编译丨望夜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诱因之一。由于患者感染病毒后往往长期不表现症状,HCV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据估计,全球范围内的HCV长期感染者超过万,每年新增感染万,仅年就有约58万人死于HCV引起的疾病,主要是肝硬化或肝癌。得益于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成功上市,HCV感染的治愈率已可超过95%。为此,丙肝研究领域的专家曾先后问鼎美国拉斯克奖和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遗憾的是,目前仍然没有可以有效预防HCV感染的疫苗。

HCV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隶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其基因组共编码10种蛋白,N端的前三个(E、E2、P7)为结构蛋白。E1和E2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囊膜病毒表面唯一的糖蛋白复合物,其中E2负责结合受体CD81、SR-B1等,E1上含有病毒融合肽。但长期以来,E1E2复合物结构始终未获解析,这主要由于两种蛋白结构多变,如E2上超过50%的区域呈不规则折叠构象;且E1E2上二十多个半胱氨酸之间极易错误交联形成不规则聚体。此外,大量的糖基化修饰加剧了蛋白的不均一性。E1E2复合物结构的缺失也阻碍疫苗的开发进程。

尽管困难重重,研究者仍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E2、E1的部分结构。年底、年初,Science和Nature杂志先后报道HCVE2核心区与抗体的结构,发现其构象呈中心的β三明治结构及包裹着它的前页和后页形式。该结构模式不同于已知的病毒囊膜蛋白I\II\III型组织形式,因此有研究者提出E2应为IV型病毒囊膜蛋白。同时,E1的结构解析也取得进展,其N端79个氨基酸的晶体结构率先获得解析,呈两对二硫键相连的同源二聚体,每个单体包含5个β-折叠片及一个α-螺旋组成,但推测的融合肽区域结构未获得解析。基于解析的E2、E1晶体结构,研究者通过软件预测出E1E2异源二聚体的全长结构。伴随着结构解析,报道了一系列中和抗体,它们的表位也得到鉴定。去年,HCVE2与受体CD81的复合物结构也获得解析。以上结构信息的获取,为E1E2结构最终突破奠定基础。

近日,Science杂志以研究长文形式报道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AndrewB.Ward课题组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RogierW.Sanders合作的成果论文StructureofthehepatitisCvirusE1E2glycoprotein

1
查看完整版本: 丙肝病毒囊膜蛋白E1E2结构终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