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柑橘黄龙病是影响柑橘生产最为严重的一种病
TUhjnbcbe - 2025/4/10 3:14: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250406/p1vdfse.html

柑橘是广大消费者最钟爱的水果之一,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果肉果皮均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如缓解压力、抗癌、疏肝健脾、保护视力、预防高血压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柑橘的消费量也逐渐增大,但是由于各种病害如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柑橘疮痂病、柑橘炭疽病、柑橘根结线虫病和红蜘蛛等的侵扰对柑橘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使柑橘果实营养价值、商品价值以及产量大幅度降低,其中以柑橘黄龙病所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给我们广大果农朋友们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枯病、黄梢病、青果病,是影响柑橘生产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俗称柑橘生产上的“癌症”。以柑橘木虱为媒介。柑橘木虱对柑橘树株进行侵染,引起叶片黄化,果实变形,根部腐烂,树势整体衰退,从而导致柑橘低产、低质、橘园衰败,甚至整个橘园毁灭。

那么小编今天就从柑橘黄龙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生时间及防治措施四个方面来全面具体的讲述一下柑橘黄龙病应该如何防治,希望能给我们广大果农朋友们带来帮助。

一、柑橘黄龙病的危害症状

(一)嫩梢和叶片

黄龙病叶片在发病初期与健康的叶片极为相似,到发病中期常误以为是缺素状一样的黄化。有均匀无法转绿叶片(黄梢)、斑驳叶片、缺素状叶片3种症状。

1.斑驳叶片:发病初期,从叶片基部边缘开始变黄,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状,斑块交界不明显,黄化以叶脉为轴左右不对称,且触感明显硬滑。斑驳性黄化症状是判断黄龙病的准确方法。

2.无法转绿叶片(黄梢):树冠顶部的几条枝条新梢叶片均匀黄化,不能转绿,是黄龙病的特征性症状。

3.缺素状叶片:缺素状是由于黄龙病树根部局部腐烂造成吸肥能力下降而引起的,表现为主、侧脉附近绿色,叶脉肿大,脉间叶肉黄化,与缺锌的症状相似。缺素状黄化是识别黄龙病的辅助症状。

(二)果实“红鼻子果”、青果

1.“红鼻子果”:橘类和柑类成熟期果实从果蒂处开始转色,而果顶部位转色慢呈绿色,整个果实着色不均匀,且比正常果要小,病果似桶状或洋梨,果型不规则。“红鼻子果”是识别黄龙病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

2.青果:橙类成熟期果实不转色,呈现软果(大而软)僵小果(青、小而硬),表现为绿色的“青果”。

(三)根部症状

黄龙病植株表现为根部腐烂,腐烂的程度与地上枝梢是相对称的。枝叶的发病初期,根部一般不腐烂,到叶片黄化脱落时,地下须根开始腐烂,到后期蔓延到侧根和主根,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

(四)树体症状

初病树常在树冠顶端的新梢发病,俗称“插金花”或“黄龙”。病树早开花,花量大,花瓣短小、肥厚、淡黄色,有的花朵的柱头弯曲外露,小枝条上的花朵常常是多个聚集成团,形成“打花球”状,坐果少,果型小,着色差;病树树势逐渐衰弱,表现为:早抽新梢,枝弱、叶少,发病的枝梢呈现在树冠中,一条或数条叶色褪绿、叶脉梢黄,即使补充肥料也不见转绿,黄龙病都是从梢的最顶部的叶片开始发病,然后向下蔓延,叶片变黄、变硬,即使加强管理出现的症状也不会消退。

根据周边果园进行判断,当自己果园出现黄化又无法判断是不是有黄龙病时可以根据周边果园进行判断,如果周边果园已经确认有黄龙病,这种情况下已感染黄龙病的几率达80%。

二、柑橘黄龙病的发生规律

(一)病原

引发柑橘黄龙病的病原中,危害程度最广的为变形细菌门的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亚洲韧皮杆菌,呈圆形、卵圆形或短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寄生于韧皮部筛管组织内,可系统侵染寄主植物,但分布不均匀。此菌迄今无法分离、培养,而其病原可以在木虱体内增殖,尚无法分离培养。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带菌柑橘木虱,也可通过嫁接和苗木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二)发生原因

1.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

柑橘果树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土壤以及地形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各项因素都会对柑橘生长产生影响。我国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纬16°~37°,海拔m以下,多分布在温暖湿润地区。同时,木虱的生存繁殖也依赖于低海拔、低纬度的气候条件。因此,位于低海拔、低纬度的柑橘种植区,极易繁育大量木虱。黄龙病传播速度较快,在秋季时,气候条件更加有利于木虱生存繁殖,也容易集中爆发黄龙病。

2.柑橘自身原因与发病的关系

柑橘树苗幼苗的新梢、枝芽为木虱的生养繁殖提供了食物,加快了木虱的繁衍速度。相较于老树苗,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差,柑橘生长在最初阶段感染黄龙病的概率也较高。受不同柑橘种类影响,不同种类的柑橘抗黄龙病能力也存在差异。

3.栽培管理与发病的关系

大多数柑橘生产地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黄龙病防治技术较落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防治黄龙病,也没有做好预防工作。由于黄龙病菌治理难度较大,也增加了柑橘生产管理的难度。尤其是施肥不足,低洼果园排水不良,树冠郁闭,发病重。同时,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与立地条件也有关系,平地、河谷和溪边果园发病重于山垅果园重于山地果园。

4.传病虫媒与发病的关系

柑橘黄龙病属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种病害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柑橘木虱。柑橘木虱能够寄生在多种植物上,具有寄主植物品种多,种植广泛的特点。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受到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影响,柑橘木虱的发生年代逐渐增多,每个世代所产生的害虫基数不断增加,防控难度越来越大。柑橘木虱在柑橘主产区的果园中普遍发生,这十分不利于柑橘黄龙病的田间控制。

三、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时间

柑橘黄龙病能够通过苗木、接穗及木虱等进行传播。柑橘黄龙病的发病条件与柑橘的品种、生长气候及管理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不同品种的柑橘对于黄龙病的抗病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柑橘黄龙病从5月开始逐渐出现,8-9月是柑橘黄龙病的高发期,情况最为严重和复杂。在春季和夏季降水较多的季节,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排水和施肥工作,有效控制果园柑橘木虱,以避免柑橘黄龙病的出现。同时,木虱在幼树上活动的机会多、时间长,繁殖代数多,传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幼苗的管理。

四、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措施

1.培养无病苗木

将苗圃建在没有病菌分布的地区,或者选择在隔离好的地方,进行封闭式的育苗。接穗时采用经过鉴定不带黄龙病菌的母树。加强对苗圃的管理,健全苗圃管理制度。极力促进种植不含病菌的幼苗,不仅能保护新种植区不发病,并且能减少黄龙病发病率,减少危害。

2.及时清除病株

防治黄龙病需要及时清除原有病株,将其挖出并喷洒化学药物,再及时进行烧毁。黄龙病的病树是木虱获得病原体的主要场所,而且黄龙病在每个季节都会出现,尤以秋季和冬季最为严重。要想根治黄龙病,果农必须对树苗进行特殊处理,并使用石灰等物品对病苗周围进行消毒,这种方法也能够促进病株根部腐烂,防止再复发。所以在果园内一旦发现黄龙病,要做到发现即清除,减少病源,将挖病树和治木虱两项措施结合起来,防止木虱迁移传染,控制黄龙病的蔓延速度。

3.加强果园管理

每年要施好萌芽肥、稳果肥、壮果肥和采果肥,进行叶面追肥,补充微量元素,及时做好疏芽、疏枝、摘心工作,确保树内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减少黄龙病感染机会。同时要科学地进行水分管理,要保证水分及时、充分供应。在柑橘产区,房前屋后、路边的零星柑橘树以及黄皮、沙田柚、香橼、九里香等芸香科植物,普遍遭受木虱严重危害,虫口密度高,要一律清除。

4.加强对木虱的防治

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媒介,所以要加强对木虱的防治,从而控制住黄龙病的传播。消除木虱首先就要控制树木的生长状态,剪除零星生长的树梢,切断木虱的食料。其次,在新梢生长过程中注意对木虱加强防治,可以喷施适量化学防治药剂,并对树梢进行抹药。

在防治时要注意:

一是要做好冬季清园,用石硫合剂刷白,破坏柑橘木虱越冬场所和杀死柑橘木虱;萌芽前用73%螨泯灭乳油和22%奥杀螨乳油防红蜘蛛、越冬柑橘木虱成虫。

二是要抓住春、夏、秋梢木虱盛发期统一用药,于新梢萌芽5cm时第一次喷药,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三是抹梢控梢,统一放梢,减少柑橘木虱食料,缩短嫩梢期,从而降低柑橘木虱世代数和种群数量,每次抹梢控梢前一定要施用杀虫剂杀灭柑橘木虱,再抹梢控梢并集中销毁;

四是要选好药剂,并交替轮换用药,药剂可选用50%吡蚜酮水分散性粒剂倍液、10%烯啶虫胺乳油倍液、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木虱。

1
查看完整版本: 柑橘黄龙病是影响柑橘生产最为严重的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