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对我们的健康很有益的食物,相信你也听说过多吃鱼能够变聪明,那么真的会变聪明吗?
鱼的烹饪方法也有很多种,可以红烧,煲汤,烧烤,油炸等等,但是有一些不健康的烹饪方法是对我们的健康有害的,接下来就一起看看这4种不健康的吃鱼方式。
吃鱼真的会变聪明吗?
”变聪明“即健脑,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葡萄糖、蛋白质、脂质、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且掌管大脑记忆的核酸由氨基酸和葡萄糖组成,而氨基酸又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所以蛋白质是最为重要的健脑物质。
鱼肉当中多种蛋白质和DHA,这些物质主要集中在人体的视网膜和神经大脑,而他不仅可以保持着视网膜的正常工作,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从而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提醒:当心这4种吃鱼的方式,或会损伤身体
1、活杀现吃残留毒素
一般人都会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现杀现吃,认为这样就可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是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无论是人工养的鱼或者野生的鱼,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如果吃活鲜沙的鱼里面的污有毒物质都会没有完全排除身上的寄生虫,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时候就会使身体进入毒素,损害健康。
2、生吃鱼片易得肝吸虫病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生鱼片,因为感觉吃起来鲜嫩美味。但是不知道的是生鱼片对肝脏很不利,容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者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物的淡水鱼,虾被感染的几率会极高。
常见的症状就是以疲乏、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肝吸虫病的人,在晚期可能会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3、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状,
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鱼胆中毒,发病很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如果抢救不及时的话,就会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4、空腹吃鱼可能导致通风
在减肥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
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延伸话题:鱼腥味怎么去除?
1、牛奶浸泡
将鱼处理干净以后,用适量牛奶浸泡片刻,然后再进行烹饪,可以去除鱼腥味,增加鱼肉的鲜美味道。
2、葡萄酒腌渍
将鱼剖肚洗净,取出内脏,然后用红葡萄酒腌渍片刻,葡萄酒中的鞣质和特殊的香味能够将鱼腥味完全消除,保持鱼肉的鲜美味道。
3、米酒浸泡
将鱼处理干净后用米酒浸泡片刻,然后将其表面裹好面粉,放入锅中油炸,即可去掉腥味,这种方法适用于炸鱼时除腥。
大家大家对于吃鱼的注意事项了解了吗?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