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一刻
有一天一个长相娇好的医生看到一位病人在病房里喝酒,就走到他身旁小声说:“小心肝!住院还喝酒?!”
那个病人马上高举酒杯,坏笑着对医生说:“小宝贝!来一杯?”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肝功能”这项检查,几乎体检、门诊或住院就医,肝功能都是必查项目,为何要检查这个项目呢?有什么临床意义呢?
肝功能检验:一组来反映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的检验指标,以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疸的病因。
目前,肝功能在临床开展的试验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是每一种肝功能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
因此,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肝功能结论,应当选择多种肝功能试验组合,必要时要多次复查。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医院的实验室条件、操作人员、检测方法的不同,医院提供的肝功能检验正常值参考范围一般也不相同。
肝功能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很强,加上目前尚无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包括范围广的肝功能检测方法,因而即使肝功能正常也不能排除肝脏病变。
特别是在肝脏损害早期,许多患者肝功能试验结果正常,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出现肝功能试验结果的异常。同时肝功能试验结果也会受实验技术、实验条件、试剂质量以及操作人员等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肝功能试验结果应当由临床医生结合临床症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确定是否存在疾病,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和监测。在这里我们不再罗列每个项目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只就每个项目的中文名称、英文代码及有何主要临床意义作一解读。
常见肝功能中英文对照及参考范围
(各实验室应具备自己的参考区间,此参考范围仅供参考)
项目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参考范围ALT谷丙转氨酶0-40U/LAST谷草转氨酶0-40U/LALP碱性磷酸酶性别/年龄差异GGTγ谷氨酰转移酶成男:11-50U/
成女:7-32U/LL
TBIL总胆红素3-24umol/LDBIL直接胆红素0-7umol/LTP总蛋白60-80g/LALB白蛋白35-55g/LPA前白蛋白-mg/LCHE胆碱酯酶-U/LTBA总胆汁酸0-20U/LADA腺苷脱氨酶0-24U/LAFUα-L-岩藻糖苷酶14-40U/L报告单解读
一、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二、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
当患有病*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性肝炎、溶血性*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
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疸。溶血性*疸:一般TBil<8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疸:一般TBil<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疸:一般TBil>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另外GGT、ALP、5-核苷酸(5-NT)也是很敏感的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它们的升高主要提示可能出现了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包括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
它们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前白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减弱。
当患各种肝病时,病情越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如果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且无回升迹象,多提示预后不良。肝胆疾病时ALT和GGT均升高,如果同时CHE降低者为肝脏疾患,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另外CHE增高可见于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脂肪肝。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揭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
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包括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血清蛋白电泳等。
当患者患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会出现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降低,同时伴有单胺氧化酶升高。血清蛋白电泳中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肝巨噬细胞(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此外,最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和Ⅳ型胶原。测定它们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如果它们的血清水平升高常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反映肝脏肝脏肿瘤的项目目前可以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检验指标只有甲胎蛋白(AFP),在患有肝脏肿瘤时,GGT、ALP、亮氨酸氨基转肽酶(LAP)、5-NT等也常常出现升高。
甲胎蛋白最初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它在肝癌患者出现症状之前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患者仍无明显症状,这些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现在甲胎蛋白还广泛地用于肝癌手术疗效的监测、术后的随访以及高危人群的随访。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原发性肝癌那样高。另外,有些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可以正常,故应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以此增加诊断的可靠性。
值得提出的是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AFU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在64%~84%之间,特异性在90%左右。AFU以其对检出小肝癌的高敏感性,对预报肝硬变并发肝癌的高特异性,和与AFP测定的良好互补性,而越来越被公认为是肝癌诊断、随访和肝硬变监护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另外血清AFU活性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因此要注意鉴别。
因每个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试剂盒、方法学等差异,检验结果与参考范围也不尽相同。对于检验结果也不能看到“箭头”就被吓得吃不下去饭,对于结果的解读必须由临床医生,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医学教育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