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输血不幸感染了乙肝,但他的人生同样精彩
TUhjnbcbe - 2020/12/28 2:34:00

思念星空-#名人纪念册#

虽岁月荏苒,我们应当铭记他们的芳华

年12月21号,玛雅日历预言人类将在冬至之时迎来世界末日。在这一天之前,相信许多人都诚惶诚恐的对这一天充满好奇,记得那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但最终天还是没有塌下来,世界也没有毁灭,但在那一天我们失去了京剧界的泰斗、马派艺术杰出代表张学津先生。

张学津的父亲是张派青衣的开创人张君秋大师,作为张君秋先生的儿子,张学津自幼受到家庭熏陶,7岁开始学戏,对京剧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

49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王少楼先生,宗余派。

59年毕业后即到荀慧生京剧团担任演员,61年与冯志孝一齐拜马连良为师,从此成为马派老生的最优秀之继承人!

张学津师从马连良后,每天一大早就在剧团练功,吊嗓、排戏,午饭后等马先生一起床,就跑到马先生家中去请教。

有时和马先生一起聊天探讨,有时陪同马先生外出,还陪马先生到清华园洗澡;马先生若有演出,他就陪同左右,看马先生化装,帮马先生行头,擦汗。

有时在后台看戏,有时到前台看戏。一直到戏罢下台卸装后再陪马先生回家,与马先生一起吃夜宵。

那几年,马先生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两人几乎形影不离,在马先生家中几乎天天能看到他的身影,难怪许多同行都说他就跟长在马家一样。

在马谭张裘那一代名伶之后,许多年代前已经崭露头角的老生在年后已经年过花甲。

但更多的正值壮年,经过八十年代京剧的不景气,九十年代有了音配像,这些马谭张裘的学生辈重新焕发了神采。

在这一批人中,以师承而言,以艺术成就而论,张学津无愧翘楚,堪称后三十年“天下第一须生”。

首先从师承而言,张学津师承马连良,马连良是继谭鑫培、余叔岩之后老生的又一座高峰,尤其是在梅兰芳去世之后,其在京剧界的地位,只有南方的周信芳可与之相比。

而张学津的父亲张君秋,则是继四大名旦之后公认的成就最高的旦角演员。

张学津在64年开始演出京剧现代戏,一直到76年底一直也在排演现代戏,《箭河杆边》《铁流东进》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从79年开始,张学津开始到国外访问演出,82年调回北京京剧团,94年开始的音配像工程中为马连良先生配像四十六出!为马大师灌注的老唱片配像十三段!

张学津在近三十年梨园界的地位,大致相当于学界的余英时。余先生常年在新亚书院毕业生名册中排第一位,而张学津则是北京戏校校友录第一届排名的第一人。

他整个五十年代几乎都是在戏校度过的,启蒙老师是王少楼等人。张学津早年学戏,开蒙戏和周信芳先生为少麟先生指定的一样,都是余派戏。

李文敏《梨园家事》曾记载,张学津跟王少楼学戏,“当时排《辕门斩子》,张学津总是演八贤王而不唱六郎,《甘露寺》中他也不演乔玄而总是来刘备”,虽然后来张学津以乔玄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他在戏校全面的功夫,为其日后臻于大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前辈的须生靠传统戏出名不同,张学津最早成名的时间,乃是现代戏的浪潮汹涌而来之际,虽然早在年他就拜了马连良为师(据谭孝曾说,谭富英当时很不高兴,认为张学津应该拜他)。

但他最早成名,乃是在现代戏《箭杆河边》,与一般现代戏以西皮流水见长不同,张学津自创一段“反二*”唱腔,应用到现代戏里,别具一格。但《箭杆河边》这段唱腔,来源也是非常清楚的,便来自于马连良年创作的《赵氏孤儿》中的“老程婴提笔泪难忍”那段反二散板。即便是如此,当时只有二十来岁的张学津灵活化用的本事,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后开始他的教学之旅,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马派弟子,在此期间他依然创作排演新的剧目,为马派艺术的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张学津没有儿子,和宋佳结婚后,育有一女张楚楚,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在女儿俩岁那年,不懂事的女儿打破了暖水壶把自己爸爸的脚烫伤。

当时,张学津自编了一出戏,还有一周就要演出,可脚肿无法穿进演出时穿的靴子。

为了伤口快点好起来可以提早演出,单位医院去输血,说是这么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脚伤能早日痊愈。

在医院那天,刚好碰上停电,护士了解情况后,用热水把一袋血浆化开,谁知这袋血使他不幸感染了乙肝,那时得了乙肝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为了不传染给女儿,张学津以健康为由提出和宋佳离婚,而输血患病也成为了张学津一生的悲痛!

晚年时,张学津曾对女儿张楚楚说,这事(指开水烫伤脚一事)不怨你,这是命。

在患病后,张学津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10年检查出自己肝癌晚期。

在得知自己患癌之后,张学津加快了自己收徒速度,大力的培养自己的徒弟,朱强,杜鹏,穆雨等都是他的得意弟子。

张学津说:“京剧界有句老话‘师徒如父子’是很有道理的,学生要像孝敬父亲那样对待老师,老师也要像疼爱自己亲儿子那般爱学生,师生的感情融洽至此,老师才能把掏心窝子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师生只有课堂关系是不够的,我再马先生家时,陪他遛弯儿,陪他洗澡,给他捶腿,他也把我完全当做家里人一样。”

张学津收徒不多,却在一个精字。没一个徒弟,都认真教,将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寄托在徒弟身上,真正做到了“徒弟权当子女”。

可现实是残酷的,年,在到处宣传是世界末日的日子中,一代大师张学津先生医院逝世,享年71岁!

自张学津病重后,从临终照料到追悼仪式,皆由夫人张丽敏和徒弟们操办,对张学津徒弟们一致评价为:师父,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我们都无法割舍。

张学津台风潇洒飘逸,念白清晰有力,深得马派神韵!加之有余派的基础,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马派风格!关于张学津的一生不想再做任何评价,是角都会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我想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张学津对于自己的人生应该是不后悔的,为戏而生,为戏而死,这难道不是一个痴迷京剧的演员最幸福的一件事嘛?而其它的我想也都不重要了!

张学津这样一位艺术家,一生就这样走完了。

我觉得在他生命走完的时候,应该给这位艺术家说些什么,不说什么豪言壮语,华丽辞藻来颂赞他。只是用笔记录下我所见所感的文字,我觉得以上的有关于他艺术、人生评论的地方都是客观的,既没有夸大也没有缩小。

人活一辈子不容易,他便是一位艺术家,也和常人一样,老天赋予他很多,也亏欠他很多,我每每回忆起张学津先生前最后的时光里那些接触,从张学津如夏花般艳烈的生命中,我看到了悲情的人生:有困苦,有悲伤,有煎熬,有磨砺,有喜悦,有风光,有驰骋,有委屈。

————/END/————

memorystars

1
查看完整版本: 输血不幸感染了乙肝,但他的人生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