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医学中多属“症积”、“鼓胀”范畴。认为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受病而导致气滞、血痛、水蓄。*疸日久、感染蛊*、饮食不节、嗜酒过度等均可导致肝脾内伤。
肝硬化是以肝腔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各种致病因素持久或反复地损害肝脏组织,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再生,同时结缔组织也弥漫性增生,结果导致小叶结构破坏和重建,使肝脏变硬。
脾脏肿大是肝硬化产生的一个并发症。因为肝硬化影响肝脏代谢,影响脾脏,导致脾脏肿大。肝硬化经过治疗后可以控制,但是肿大的脾脏可以恢复吗?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骆抗先医生认为,不论什么病因,肿大的脾脏要恢复,缩小成原来的样子可能很难。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由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并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前者为本病的早期,症状多较轻,常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以及面色萎*,面、颈、上胸、背部、两肩及上肢可有蜘蛛痣或毛细血管扩张,手掌发红(称为“肝掌”),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质地偏硬,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后者为本病的晚期,是早期症状进一步加重,形体消瘦、疲乏无力、面色灰暗、腹胀腹痛、胃肠道出血、脾脏肿大(约为正常的2一3倍)和肝脏先大后小,质地较硬,表面呈结节状,腹壁静脉及脐周静脉曲张,并有腹水形成。
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有病*性肝炎、慢性酒精中*、营养失调、肠道感染、药物或工业*物中*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诊断主要依据为病史中有病*性肝炎、营养失调或长期酗酒等致病因素;肝脏肿大、质地坚硬以及肝功能减退与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的阳性结果;食管X线钡餐检查显示食管或胄底静脉曲张,超声波检查有参考性波型。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发现假小叶形成。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保肝药物、利农药物和对症治疗等方法,对门脉高压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脾肾静脉吻合术、门自静脉吻合术、脾切除术等外科治疗,较早期的病例,经过适当治疗,可以好转。本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为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原发性肝癌。感染及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
在中医学中多属“症积”、“鼓胀”范畴。认为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受病而导致气滞、血痛、水蓄。*疸日久、感染蛊*、饮食不节、嗜酒过度等均可导致肝脾内伤,肝喜条达而主疏泄,肝失更泄,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使脾失健运,可形成肝那脾虚。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使脉络瘀阻而形成症积。脾虚则不能输布津液,致水湿内停,腹部逐渐胀大而成鼓胀。肝脾长期受病,势必影响及肾,肾阳虚志则膀胱气化无权,水湿不行而使鼓胀日益加重。肾阴靳伤,则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而耗血动血,甚则肝肾阴竭,而见神昏惊厥。总之肝硬化的早期多属肝脾的气滞和血劳;已见腹水形成,多属气血凝滞,阻于肝脾之脉络,水湿停滞不化,而呈“本虚标实”;至其末期,多累及于肾,而有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的分别,或两者兼而有之。
脾大除了多吃苦味食物,夏季蔬果多,还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鲜水果和鲜嫩蔬菜、甘蓝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苹果、葡萄等富含矿物质,特别是钙、镁、硅的含量高,有宁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在夏季应多吃和常吃这些食品。
中医治疗肝脾肿大应根据肝病的主症,并考虑到湿痰、瘀血凝聚和*热入络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养血柔肝、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湿热未清者,辅以清利;*热入血者,辅以清热解*;脾虚者、健脾;气血不足者,益气养血。根据中医:“养正则积自除”的理论,以脾胃气血不足,作为肝脾肿大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对久治不愈的肝肿大或脾肿大的患者,着重培补脾胃消瘀化坚,治疗肝硬变,主要使肝脏变软,脾脏缩小,已有的食管静脉搏曲张减轻或消退。
如果你有关于此病的疑难问题难以解决,可以网上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将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并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肝病入门:乙肝的3种归宿!
乙肝恶化:分五个阶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在家附近花园遛娃时
我们常常能看到
孩子们在扎堆玩耍
而大人们通常都在聊育儿经
battle娃的场景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以前老一辈人总说
“小孩子长得越胖,越有福气”
于是,大家的潜意识里
就希望娃吃得越多越好
好像娃瘦小,就是没养好
事实真是如此吗?
(案例源医院)
由于11岁的小智(化名)在学校体检结果“亮起了红灯”:医生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医院进一步检查肝脏。于是,小医院检查。
没想到,在医院做完肝脏B超后,检查结果令人震惊!B超结果显示:中度脂肪肝,肝脏右叶最大斜径mm。
孩子才10岁就有中度脂肪肝......也就是说,小智的的肝脏比正常肝脏要大!
考虑到B超对于肝病诊断有局限性,医生建议小智做肝穿刺(即肝活检),以便更准确地探查病情。
但小智出于害怕等因素,拒绝了进一步的检查。
就这样过了一年,医院复查时,发现原本的中度脂肪肝变成了轻度脂肪肝。
看起来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医生却发现小智这一年时间胖了不少,而且家长也反映小智在疫情期间并没有怎么运动......
脂肪肝就这样降级了?
(左:小智右:小智父亲)
在医生的再三建议以及小智父母的鼓励下,小智终于做了肝穿刺。
结果一出,所有人晴天霹雳——
小智的病理报告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肝硬化等级是S3-4,属于重度肝硬化。
拿到结果的家长瞬间崩溃,他们怎么也没想到,11岁的孩子竟然会得重度肝硬化。虽然孩子的情况比较重,但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逆转的余地!
据小智家长介绍,孩子从小就胃口好,一顿能吃2-3碗白米饭,爱吃红烧肉等荤菜,也喜欢吃重油重盐的食物,每一顿都要吃到撑才罢休,结果孩子越吃越胖。
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孩子吃饭这件“小事”,认为孩子白白胖胖的才健康,吃得越多越好,其实恰恰相反。
肥胖是各种慢性病的发病动机,无论大人小孩都一样!
一般而言,肥胖的过程是先“胖到肝”,再“胖到腰”,最后是整体的体重超标,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胖子。
而“胖到肝”上,可就不是一件好事儿,如果不加制止,会有这样一个规律:
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所以,家长们一昧地追求“白白胖胖”的想法是不对的,应该给孩子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再者说,如果孩子长期吃得过饱,带来的伤害可不小——
①给胃部带来负担
孩子的五脏六腑本身功能就比较薄弱,家长通过食物把孩子的胃撑大,长期处于扩张的状态,就会减弱胃的伸缩功能,胃壁变薄,就会损害胃的功能。
食物过量,脾的运化也有压力,消化不了,长期下来就变成食积,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爱吃饭,更显消瘦了。
②肥胖
吃得过多,能量过剩就会导致肥胖,肥胖会对孩子以后的健康带来隐患,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而且肥胖会导致性早熟,发育过早,对孩子身心有一定的影响。
③影响脑部发育
如果孩子吃得太饱,就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大脑中主管胃肠消化的区域兴奋时间过多,必然引起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抑制,大脑智力发育会受到影响。
孩子虽然长身体,但也不建议吃太撑。尤其是要避免过多热量摄入,少食高糖、高脂肪食品。
孩子味觉适应力在4岁前是关键时期,过了7岁味觉便成熟。因此,这段时间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重要,比如少油、少盐、少糖等。
而判断孩子是否吃得够,最好的方法,就是第二天看孩子的消化情况。
看看孩子是否有口气,大便正常不正常,舌苔的情况是否良好,晚上能否睡得安稳,通过这四个方面来判断孩子的消化情况。
消化好了,再在标准上去衡量加减。尤其是孩子消化不好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地定时定量,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去调节。
-End-
来源丨健康广东、医院、许尤佳育儿
编辑丨龙华妇幼健康
动图来源
soo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