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血分类
(一)按血源
1.异体输血:当患者需要时,输入患者血型相同的他人提供的血液
2.自体输血:当患者需要时,输入自己预先储存或失血回收的血液
(二)按血源
自体输血分类
稀释式自体输血
术前采出病人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使血液处于稀释状态(Hct不宜0.25),采出血液于术后会输给患者
保存式自体输血
把自己的血液预先储存起来,待将来自己需要时回输(要求术前Hb≥g/L,Hct≥0.34)
回收式自体输血
采用自体回收装置,回收自己在外伤、手术中或手术后的失血,并将之安全回输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优点
避免疾病传播
避免同种异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
节约血源,缓解供需矛盾
自体输血适应证
拟择期手术而预期术中需要输血者(术前无贫血)
避免分娩时异体输血的孕妇
有严重异体输血反应病史者
稀有血型或曾配血发生困难者
边远地区供血困难而可能需要输血者
预存自体血以备急需时用的健康人
自体输血禁忌症
可能患败血症或正在使用抗生素者
肝肾功能异常者
有严重心肺疾病者
贫血、出血和血压偏低者
曾在献血中或献血后12h内发生虚脱或意识丧失者
采血可能诱发自身疾病发作或加重者
(三)按血液成分
1.输全血
①安全输入定量源于异体或自体的全部血液
②包括新鲜血和库存血,主要为补充红细胞和血浆
③库存血几乎不含血小板、粒细胞,凝血因子亦会降解
④是不被提倡的输血形式
2.成分输血
①分离或单采适合供体的某种(某些)血液成分输入
②包括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及各类血浆成分
③有效成分含量高、治疗针对性强、效率高节约血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品种
特点
适应症
浓缩红细胞
每袋含mL全血中的全部红细胞,去除80~90mL血浆,Hct70~80%,含白细胞
各种急性失血、慢性贫血及心功能不全者
洗涤红细胞
除去全部血浆和90%白细胞及血小板,去除肝炎病*和抗A、B抗体,去除了保存过程中钾、氨、乳酸等代谢产物
多次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有发热反应者,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库存血高血钾
去白红细胞
每单位含毫升全血的全部红细胞及添加剂,滤除了90%以上的白细胞
多次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者,预期需要长期或反复输血者
辐照红细胞
通过适当剂量的γ射线照射,可使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灭活,丧失增殖能力。而对红细胞、血小板的功能及凝血因子活性影响不大
献血者与受血者有血缘关系;受血者曾接受过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选择性的免疫功能不全或免疫损害的受血者
  
新鲜冰冻血浆
(FFP)
全血采集后6h内分离出血浆,并迅速置于-20~-30℃条件下保存,制品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和各种血浆蛋白成分
同冰冻血浆,对血友病或FⅧ和FV缺乏引起出血有效
冰冻血浆(FP)
新鲜冰冻血浆保存1年以上,5年以内为普通冰冻血浆。该制品内含有全部稳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和V
多种凝血凝血因子缺乏,肝胆疾病引起的凝血障碍,但血友病或Ⅷ和V缺乏无效
冷沉淀
(Cryo)
新鲜冰冻血浆解冻后,去除上清液(冰冻血浆),剩余不融的沉淀物。含有Ⅷ因子、纤维蛋白原、vW因子
血友病甲、先天性后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白蛋白制剂
室温保存,体积小,便于携带运输
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低蛋白血症
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针对各种疾病的免疫球蛋白(抗乙肝、抗破伤风及抗狂犬病等)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多用于低球蛋白血症引起的重症感染,肌注免疫球蛋白多用于预防传染病
浓缩凝血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Ⅷ、Ⅸ因子、纤维蛋白原制剂等
血友病及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
白细胞制剂
主要有浓缩白细胞,但输注后并发症多
较少应用
血小板制剂
有机器单采法和手工法,需在(22±2)℃连续振荡保存。成人每输注1治疗量机采血小板可使血小板数量增加约(20~30)×/L
各种血小板减少症
武百分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