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著名演员因肝癌病逝的消息再次让“癌中之王”肝癌回到大众视线中。据统计,我国肝癌早期诊断率不足15%,绝大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到中晚期。
肝脏被称为“哑巴”器官,它不像其他器官出现问题后会有相应的信号。那么,“如何及早发现与治疗?”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对此,医院肿瘤科负责人全毅主任医师为我们科普肝癌发展的前因后果。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肝癌的恶性程度很高,患者一旦得了肝癌生存期限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并且生活质量也会明显下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年肝癌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4位,死亡率第2位。
图片来源网络
为何肝癌大多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呢?全毅解释,肝脏是人体内较大的器官,并且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只是表面一层包膜存在神经分布,所以早期的、较小的肝癌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主任医师全毅“通俗一点来说,在肝脏这个空间较大的脏器里,一小块肿瘤是比较难发现。但往往当患者感到肝部疼痛,多数是肿块突破包膜,才导致出血和疼痛,而此时基本病程发展都较为严重了。”
近年来,通过临床数据所得,全毅发现目前肝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据统计,医院肿瘤科一年大约接诊例肝癌病例,其中大部分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但不乏有20至30岁的年轻人。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段年龄层的患者,大部分都有乙肝、肝硬化等疾病背景。
图片来源网络
据了解
慢性乙型肝炎病*(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HCV)感染者、有肝癌家族史者、血吸虫、酒精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药物性肝损患者等均为高风险人群。
图片来源网络
对此,全毅建议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测,而不同的人群筛查方式也有不同:全毅建议:对于患有肝炎的患者,每半年做一次B超筛查。
有肝硬化家族史、长期饮酒、饮水污染、亚硝胺类物质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或平时不太注意,经常吃霉变食物(*曲霉菌)人群,定期进行体检肿瘤筛查。
而对于普通人群,也应该每年定期检查一次。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肝癌的早期筛查主要包括两项:一是彩超,通常来说1厘米左右的肝脏肿瘤都可以通过超声发现;
二是检验肿瘤标志物,如果标志物中的指标出现异常,则提示有癌症发生的可能。主任医师全毅“一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初期肝癌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与此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肝癌患者五年生存期的比率不断上升,这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肿瘤科全毅、西江日报夏紫怡
编辑
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