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属中医的“积聚”、“鼓胀”等范畴,在代偿期多属“积聚”,失代偿期多属“鼓胀”。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肝、脾两脏;气滞、血瘀、痰结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鼓胀的病机重点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瘀血、水饮互结于腹中。治疗时,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在辨别虚实的基础上,灵活采用攻法和补法,或以攻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或攻补兼施。
↓《民间方1.》↓
软肝煎(邓铁涛经验方)
《中国名老专家学术经验集》
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川草解10克,楮实子12克,菟丝子12克,鳖甲(先煎)30克,土鳖虫(研末冲服)3克,丹参18克,甘草6克。
健脾护肝,化癥软坚。
早期肝硬化
本方取四君子汤补脾气,健运脾阳以“实脾”;用川萆蘚入肝胃两经升清降浊;加楮实子、菟丝子、鳖甲以养肝肾。病已及血分,故用土鳖、丹参以祛瘀活血。
四君子汤具有增强免疫、护肝作用;并可促进代谢,提高小鼠肝糖原的含量。鳖甲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丹参可改善肝脏微循环,且能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
水煎服,每剂药煎二次,日二服。
↓《民间方2.》↓
采摘半碗藤川七的珠芽,洗净后加1碗凉开水,在果汁机中打汁,将汁液调点蜂蜜服用;藤川七的珠芽渣滓则用2碗水熬成1碗,过滤后当茶喝。有患者服用后1医院检查症状已改善许多,尔后视病情可减少服用量,半个月后,每天改服1次,1个月后恢复。
↓《民间方3.》↓
郁李仁粳米粥
郁李仁10~15克,粳米克。
先将郁李仁捣烂,加水毫升,煎至毫升,过滤取汁,入粳米常法煮粥。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适合肝硬化腹水。
↓《民间方4.》↓
苍术g,厚朴、陈皮各96g,甘草60g。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2日,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甘草锉、炒。上为细末。
每服6g,以水1盏,入姜2片,干枣2枚同煎至七成,去姜枣,带热,空心食前服入亦得
↓《民间方5.》↓
车前粳米粥
车前子30克,粳米克。
将车前子用布包好后煎汁。再将粳米入车前子煎汁中同煮为粥
利水消肿、养肝明目、祛痰止咳,适合肝硬化水肿、老人慢性气管炎及高血压、尿道炎、膀胱炎等。
↓《民间方6.》↓
丹金强肝散(杜雨茂经验方)
《中国名医名方》
丹参30克,郁金15克,三七12克,鸡内金15克,*参24克,茯苓30克,青黛12克。
清热活血,健脾益气。
早期肝硬化,属于正气方虚,湿热*邪留恋及气血凝滞者。症见面色黯黑微*似熏,唇紫,面肢轻度浮肿,右胁下隐痛不舒,腹胀不思食,小便*而不利,脉细弦,舌淡红不鲜,苔白。
丹参活血养血,善消积聚,解*止痛;郁金辛苦且凉,既能凉血破瘀,又可行气解郁,清热止痛;三七化瘀生新,止血止痛;青黛清热解*,凉血泻肝。此四味药俱可入肝,使气行瘀散,热清*解,痛消而正安,为本方之主药。*参、茯苓、鸡内金甘平而淡,益气健脾,消利湿热,消积开胃,以之为佐,寓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诸药合用,可使湿热、*瘀俱祛,脾气健旺,化源充沛,肝复滋荣,以达肝强健脾之目的。
据近代药理研究,丹参、三七、青黛有抗菌及抗病*作用,单味丹参又有消肝脾胂大之功。茯苓可促进实验性肝硬变动物肝脏胶原蛋白降解,使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
共为细粉,每日2~3次,每次服3克,开水冲服
↓《民间方7.》↓
山楂30克,玉米须30克,龟版30克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滋阴益肾,养血柔肝。适用于肝硬化。
↓《民间方8.》↓
蝼蛄去头、爪、翼,焙焦,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服6g,每日3次,5~7天为1个疗程。
↓《民间方9.》↓
赤小豆肉汤
猪前小腿肉克,赤小豆克。
猪小腿去骨,与赤小豆同煮2小时,喝汤吃小豆,每日服1次。
辅助治疗肝硬化,一般两月之内可见效。
民间验方。
如肝硬化腹水已使肚脐凸出,则本方无效。
↓《民间方10.》↓
新鲜金钱草60g(或干品30g),粳米50g,冰糖15g。将金钱草洗净,切碎,加水ml,用文火煎至水剩ml时,去渣取汁,放入淘净的粳米和冰糖,再加适量水,煮至粥熟。每日2次,早、晚温热食。
推荐:更多民间中医健康资讯,长按手指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