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癌症现已成为中国高发疾病之一。正如《健康中国行动(~年)》所强调的,癌症患者承受着沉重的疾病负担,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需求。在中国,每10分钟就有55人死于癌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肝癌位居全球发病率第六,91万;位居癌症死亡人数第三,83万。全球约有50%的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病例来自中国。在中国,约有55%的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III期或IV期,这一数字在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5%和5%。对于肝癌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目前肝癌筛查除了依靠影像学外,如超声、CT、磁共振等,血清学标志物筛查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下,我们盘点一下肝癌血清学标志物有哪些。
定义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其中HCC占85%~90%,是肝癌最主要的病理亚型,具有高侵袭性、高转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且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且5年生存率低于7%。
目前已知的HCC主要病因包括乙型肝炎病*(HBV)感染、丙型肝炎病*(HCV)感染、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曲霉*素、蓝藻*素等。不同于日本、欧美地区国家HCC的致病因素,我国HBV感染是HCC最主要的原因,约85%HCC是由HBV感染引起。早期诊断是改善肝癌预后的关键。
肝癌血清学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AFP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HCC肿瘤标志物,是一种糖蛋白,它属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但是AFP对早期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令人十分满意,尤其在具有小肿块的HCC早期阶段,80%的患者血清AFP并未见明显升高。另外,临床上约40%肝癌患者为AFP阴性。总体上看,AFP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22-65%,特异性为80%-94%。
血清甲胎蛋白含量正常参考值:25μg/L(25ng/mL)。
2、AFP异质体3(AFP-L3)
根据AFP与小扁豆凝集素(LCA)的亲和力从高到低将AFP分为3个亚型:AFP-L1、AFPL2、AFP-L3。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AFP主要成分为AFP-L1,肝癌患者AFP主要成分为AFP-L3。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AFP-L3作为肝癌的预警标志物,并将AFP-L3/AFP>10%定义为阳性,提高了肝癌早期诊断灵敏度。
目前,AFP-L3的检测方法包括亲和吸附离心法、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微流控免疫荧光法等。亲和吸附离心法的优点是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依托实验室定量检测AFP的设备完成检测,缺点是需要手工操作、步骤多、耗时长,结果重复性欠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及微流控免疫荧光法可实现自动化检测,结果更稳定。
3、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ProteininducedbyvitaminKabsence/antagonist-II,PIVKAII或)
PIVKA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者由于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而产生的异常蛋白质。PIVKA-II是第二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的PIVKA体,因此也被称为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
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凝血酶原前体羧化不全,从而产生大量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和AFP的形成机制不相同,与甲胎蛋白(AFP)无相关性,在AFP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中,PIVKA-II诊断肝细胞癌的AUC为0.86。因此可以用于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判定。
另外,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达86%和93%,明显优于AFP和AFP-L3,被日本、韩国及印度批准作为HCC的有效标志物,尤其是判断肝内转移和预后。
正常参考值:20μg/L(20ng/mL)或者40mAU/mL
4、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
GPC-3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GPC-3在正常或良性肝病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极低,而在HCC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明显高于良性肝脏疾病患者,因此其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和良恶性肝肿瘤的鉴别诊断。目前,GPC-3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6%~65%、65%~%,且在小肝癌的检测方面敏感度优于AFP。
5、α-L-岩藻糖苷酶(AFU)
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年法国学者研究发现,AFU在诊断肝细胞癌中敏感性好,阳性率高,是AFP阳性率的三倍以上,对AFP阴性病例及小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极大,是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有用指标。
但AFU在糖尿病、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时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因此,AFU需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才能有效对HCC进行准确检测。
6、铁蛋白
铁蛋白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目前认为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可以作为HCC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控和预后判断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AFP阴性的患者尤有意义,但其特异度较低。
7、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
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家族性分子伴侣,HSP90是该家族的一员,Hsp90α为其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发现,Hsp90α同肝癌的发生和恶性程度由很密切关系,且临床诊断的特性性和灵敏性高达90%以上,对癌症分级和预后有重要意义。该标志物广受国内外专家认可且已经获得CFDA批准应用于临床,标志着首个由中国科学家定义、并获准用于临床的广谱肿瘤标志物的诞生。
8、高尔基体蛋白73(GP-73)
GP73在正常人的肝细胞中表达量极低或者不表达,而在HCC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尽管肝炎和脂肪肝也可导致GP73水平升高,但其升高程度远远低于HCC患者。曾认为其与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认为GP73主要是诊断肝硬化的标志物,而肝硬化与HCC的鉴别是临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