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变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警惕沉默的杀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TUhjnbcbe - 2022/2/23 18:32:0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曾被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以胆汁淤积和胆管纤维化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病变是由免疫介导的胆管细胞损伤引起,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慢不一,有的可以几十年没症状,有的则在很短时间迅速进展为失代偿肝硬化、肝衰竭,甚至需要肝移植。

临床表现

PBC临床表现多样,常见表现有干燥综合征、腹部不适、瘙痒、乏力和骨痛,而早期患者可能仅有胆汁淤积的血清学表现和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

PBC的诊断

临床表现典型的PBC患者,诊断一般比较简单,但症状明显的患者多数已是晚期。因此仍应侧重于明确诊断,了解疾病严重程度,识别易发生疾病进展的高风险因素。

需与药物性胆汁淤积、酒精性肝硬化、梗阻性胆汁淤积、结节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等疾病鉴别,同时筛查有无合并其他系统性结缔组织病或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如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病(SSc)、炎症性肠病等。

治疗方案

目前,PBC的临床药物治疗仍以熊去氧胆酸(UDCA)为主,UDCA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具有利胆、抗炎作用。指南推荐,一经诊断PBC,口服UDCA13~15mg/kg/d,终生治疗,肝移植术后持续治疗也可获益。

对于多数患者而言,UDCA耐受性好(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每天一次、两次或三次服用),副作用小(仅限于腹胀、体质量增加、头发稀疏等)。UDCA应答情况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与长期生存密切相关。当前治疗目标为改善肝损伤指标,即ALP降低,特别是胆红素正常化或稳定化。对于获得完全生化应答的非肝硬化患者,生存与健康对照相似。对UDCA治疗反应欠佳者,二线治疗可选择的有效药物较少,预后较差。

瘙痒等临床症状也给部分患者造成了巨大困扰,需要积极识别和整体干预。初始治疗可以选择消胆胺,利福平可以作为二线药物,但应警惕肝*性。

乏力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常见症状,首先要排除可能的其他原因,如某些药物、抑郁症、贫血、甲状腺疾病、睡眠障碍和社交孤立等。此外,适度锻炼也可以缓解某些患者的乏力症状。

随诊评估

UDCA治疗6~12个月时应进行生化应答评估。目前国际上有多种评价UDCA治疗后生化指标应答是否良好的标准。多数在1年左右评估ALP和胆红素的改善情况,常用的有巴黎标准、巴塞罗那标准等,近年来也有研究认为,评估UDCA疗效的生化指标应答时间可提前至3~6个月,以早期、及时发现应答欠佳的患者,并给予二线治疗,改善其预后,如北京标准。

对PBC患者应长期随诊,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和管理。未合并门静脉高压的UDCA治疗反应良好者预后较好,UDCA治疗反应不佳或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受累的结缔组织病等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END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疗规范()[J].中华内科杂志..60(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60(12):-.

[3]王璐,韩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治现状与挑战[J].临床肝胆病杂志,,37(1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沉默的杀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