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很棘手的疾病,谁也不想罹患,但若一旦发生了,也不是没有机会「逆转胜」,重点是有B、C型肝炎者务必定期追踪,必要时尽快接受治疗,才有机会可以在肝硬化发生之初就予以阻止,避免病程继续发展。
慢性肝病进展至初期肝硬化,肝脏功能仍近乎正常,几乎没有症状,所以不少患者浑然不觉自己有肝硬化。这种状况就称为代偿性肝硬化,即肝脏还有足够的功能,还可以执行原来的工作如代谢、解*、排泄、转化等,患者也毫无症状。
但若患者出现脚水肿、腹水、*疸、胃口变差、食道静脉曲张吐血、肝昏迷等症状,此时肝硬化多半已经严重,肝脏已不足以正常执行工作,这种情形就称为「失代偿性」肝硬化。疾病程度一旦进入失代偿性肝硬化阶段,治疗就非常棘手,存活率也明显降低。
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可根据Child-Pugh分级方法,将肝硬化分A、B、C三个等级,C级最严重。其评估项目有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疸指数)、凝血时间、肝昏迷程度及腹水严重度5项。依照患者血液检查数值及症状表现予以分级。
Child-PughA级及B级前期属早期肝硬化,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代偿性肝硬化;若病情恶化,进入B级中期甚至于C级,即进入失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病患会出现疲倦、虚弱、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痛等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出现下肢水肿、腹水、*疸、皮肤瘙痒、瘀青出血、肝昏迷、胃食道静脉曲张出血、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
肝硬化多为B、C型肝炎病*引起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包括慢性B、C型肝炎病*感染及长期酗酒。根据统计,大约有95%的国人罹患肝硬化,是因慢性B、C型肝炎病*所致。其他肝硬化原因包括自体免疫性肝炎、原发胆汁性肝硬化、威尔森氏症、血色素沉着症、肥胖、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等。
B、C型肝炎病*感染可使用抗病*药治疗;酗酒、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只要戒酒或停药就可截至肝脏功能持续恶化。肥胖者应控制体重,体重过重者容易有脂肪肝,严重脂肪肝仍有机率演变成肝硬化。其他病因之慢性肝炎只要及早诊断,绝大多数能够透过服用药物控制及缓解病情。
耐心服药治疗肝硬化可减轻
任何疾病早期发现方能早期治疗;肝硬化也一样,愈早介入,愈有机会「逆转」。
慢型肝炎进展至代偿性肝硬化时,若能及时发现接受治疗,例如B、C型肝炎给予抗病*药物治疗,肝硬化通常会减轻,甚至消失。
但已进展至「失代偿性」肝硬化时,除了针对慢性肝炎之源头病因进行治疗,尚需处理肝硬化之并发症,例如下肢水肿、腹水、肝昏迷等症状,给予适当的治疗。
常见之慢性B型肝炎造成之失代偿性肝硬化,若能长期配合医嘱耐心服用抗病*药物,仍有机会让失代偿性肝硬化缓解至代偿性阶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