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变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肝脏病学科发展和建设的思考与变革
TUhjnbcbe - 2022/3/5 12:28:00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上,关于中国肝脏病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成为大家
  魏来教授在报告中,就我国肝脏病学的现状与欧美国家进行了比较,其中差别主要突出表现在科室设置和医师培训体系两大方面。


  医院内通常设置有消化科和肝病科,或者单独的肝病科,或者肝病与肝移植中心;中国内地则科室众多,包括传染病学科或感染病科、消化科、肝胆外科、移植科、介入治疗科(肝癌)、肿瘤科和放疗科等。


  在肝病医生培训方面,欧美国家有规范化的培训体系,而中国内地缺乏规范化培训体系,多为自发性、随意性培训。以美国为例,肝病科医生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大的方面。理论知识包括,病*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遗传性肝病(如: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终末期肝病相关疾病知识,以及评价患者是否需要肝移植等的知识。专业技能方面主要的是常规内镜检查的培训,包括上消化道内镜和肠镜检查,甚至有关于肝移植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一点存在争议)。我国内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肝脏病诊治被分散于消化内科和感染科两个科室,消化内科医生需要掌握的肝脏疾病包括了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疸、肝性脑病,而感染科医生需要掌握的为病*性肝炎的诊治。

我国肝脏病学发展的现状和战略目标


  据魏来教授介绍,由庄辉院士牵头发起,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已对中国肝脏病学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肝脏病学发展的战略目标。


  现状


  ⑴肝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多由传染科专科承担,迄今尚未真正建立肝病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体系。


  ⑵在肝病的诊疗体系上,呈现肝病科、感染科、传染科、消化科、肝胆外科、肿瘤科等多科共管的局面。


  ⑶与临床肝脏病学相关的学科发展不均衡,未形成协作机制。


  战略目标


  ⑴借鉴国外经验,从完善知识结构入手,改变我国目前肝病诊疗体系割裂的现状。


  ⑵推广和普及循证医学理念和临床实践模式,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整体临床诊疗水平。


  ⑶以患者为中心,改变服务模式,实现患者的全程管理。

?HCC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


  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合作模式已被用于肝细胞肝癌(HCC)的治疗。茅益民教授在报告中,引用Liovet等一项HCC临床研究试验的患者治疗选择,以此说明了HCC治疗中如何开展MDT合作,以及MDT合作对于提高HCC患者管理的重要性。Liovet等在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试验设计中,根据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采取了不同的治疗策略。非常早期的肝细胞肝癌(HCC)(0期)采取手术切除;早期HCC(A期)采取根治性治疗(例如切除和肝移植),或者局部治疗(例如: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或射频消融治疗);中期HCC(B期)可以采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晚期HCC(C期)采取索拉非尼治疗;终末期患者(D期)接受对症治疗。0期和A期患者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40%~70%,B期和C期患者经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1~20个月,D期患者生存期3个月。在这个治疗策略中,病理医生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的病理分期,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内科医生共同根据不同病理分期制定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选择。


  贾继东教授在发言中,引用了文献发表的关于MDT在HCC治疗中的价值的评估。Gish等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阐明了MDT合作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贾教授提到,MDT建立的基础是一种团队文化,只有所有成员都能够认同这种文化,才有可能形成MDT的有效的协同工作。

中国肝脏病学新模式的尝试


  


  中国肝脏病学发展可以参考HCC的MDT合作模式。医院开始尝试MDT模式在肝脏病学中的应用。魏教授介绍,他们正在医院肝病中心,该中心采用MDT模式,实现从肝炎到肝硬化到肝癌的全程服务和管理。


  牛俊奇教授所医院尝试进行科室调整,将肝胆胰内科、感染症科、腹部超声、药理基地、肝病研究所、艾滋病研究所、《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合并为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


  这些尝试将打破中国肝脏疾病诊治多科室单兵作战的局面,形成协同合作的模式。这种新的尝试是否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肝脏病学科的建设,完善培训体系,提高肝脏疾病诊治水平,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国际肝病》第90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肝脏病学科发展和建设的思考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