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变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王福生国际肝病
TUhjnbcbe - 2022/5/6 15:08:00
在过去的十年中,间充质干细胞(MSC)疗法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新型替代疗法。从动物模型研究显示,输注骨髓来源的MSC(BM-MSC)能改善肝纤维化[1,2]和暴发性肝衰竭[3-5]。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自体BM-MSC输注可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6,7],BM-MSC输注已被证明在肝衰竭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8,9]。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发现,自体BM-MSC输注可改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组织学纤维化和肝功能[10]。除此以外,同种异体MSC疗法,例如同种异体BM-MSC、脐带MSC(UC-MSC)和脐带血MSC,已被证明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是安全和有益的[11]。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在既往的研究中证实,UC-MSC输注可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12]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3]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14]患者的存活率。然而,前期的队列研究规模相对较小,并且缺乏对长期疗效的评估(基于预后和安全性),因此无法就这种治疗在肝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给出明确的结论。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证明MSC治疗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大多基于12个月的随访数据。最近一项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证明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疗效[15]。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福生院士团队通过一项临床研究,观察了UC-MSC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UC-MSC最长的随访研究,时间长达75个月。该研究结果有望为UC-MSC作为治疗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和可能的其他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新治疗策略奠定基础。该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HepatolInt杂志[16]。

文章发表封图

研究方法

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共招募了名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和UC-MSC治疗组(n=),后于年10月至年10月接受随访检查(见图1)。接受治疗的患者接受3次UC-MSC输注,间隔4周加常规治疗,仅用于对照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率和无肝细胞癌(HCC)事件生存率,此外还评估了与药物相关的肝功能和不良事件。

图1、研究设计流程图

研究结果

在13~75个月的随访期间,治疗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图2),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无HCC事件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75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到,UC-MSC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如48周随访期间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性、胆碱酯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有所改善(见图3)。在UC-MSC组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或治疗相关并发症。

图2、UC-MSC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生存率

图3、UC-MSC治疗组和对照组48周随访期间患者的血清白蛋白

(a)、凝血酶原活性(b)、胆碱酯酶(c)和总胆红素水平(d)变化情况。

研究结论

该项长期随访研究表明,UC-MSC治疗不仅耐受性好,而且可显著提高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肝功能。因此,UC-MSC有希望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

1
查看完整版本: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王福生国际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