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2/5/18 1:01:00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由于血小板数值显著增高,使得血液变得浓稠,导致血管当中通行不畅而容易引起血栓。并且,异常增生的血小板不具备正常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还可能发生自发性的出血症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如何安全降低血小板数值?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确诊之后,第一步的治疗目的就是缓解消除患者的症状表现,降低血小板数值,预防出血及血栓的形成。而最常见的降低血小板的药物,有这几种:——应用羟基脲、干扰素、马利兰、白消安等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增生,主要缺点为停药后易复发。——以阿司匹林、阿那格雷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障碍,预防血栓形成。——血小板单采术降低血小板数量,适用于起病急,病情重,伴有栓塞或出血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靶向抑制JAK2VF或MPLWL/K信号传导的试验性药物等。上述几种治疗方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数值,预防出血和血栓。但多是控制缓解的作用,并不能阻止病情复发,甚至用药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因此,在血小板增多症治疗过程中,除了上述降板防栓类药物外,还需辨证治疗,以缓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多患者病情进展缓慢,通过积极的治疗,一般可以长期生存。但也有少部分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转化为骨髓纤维化,甚至是白血病。因此,为了让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达到正常的生存期及生活状态,只是单纯的降低血小板数值还不够,在治疗期间还要重视患者的病理改变,保持病情的稳定性。病人需经常就诊,监测外周血象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并了解疾病演变过程。注意自我保护,防止外伤出血。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