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变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干细胞治疗自体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应用案例
TUhjnbcbe - 2022/5/19 21:17:00
北京重点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5.html

自体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liverdiseases,AILD)是一组非传染性慢性肝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AILD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重叠综合征(OLS)四种类型。

目前AILD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该治疗方法缓解率低,长期应用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停药后易复发,且此类药物易引起骨质疏松和恶性肿瘤等,因此探寻新的治疗AILD途径尤为重要。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最初在骨髓中发现,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等特性,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本文就UC-MSC治疗AILD患者的临床研究做出如下报告。

临床研究目的:观察UC-MSCs治疗AILD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者纳入6例AILD患者,其中AIH2例,PBC1例,PSC2例,OLS1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外周静脉输注UC-MSCs(8×个细胞),观察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后安全性情况。

结果:经UC-MSCs治疗后,6例患者均达到临床病情缓解标准,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有明显的变化(P<0.05,如表2)。

治疗前基线血清IFN-γ水平为(.30~.34)pg/ml,治疗24个月后下降为(.82~.6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图3);治疗前基线IL-4为(29.31~55.23)g/ml,治疗24个月后上升为(43.89~69.9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图4)。

安全性评估:在静脉输注UC-MSCs过程中,未发生输液管道阻塞、器官栓塞症状。术后患者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术后复查血细胞、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以及UC-MSCs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总结:MSCs治疗可明显减轻AIL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安全性好。不仅为AILD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也为临床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方向。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细胞治疗自体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