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遗传代谢性肝病月报
主办:佑安肝病感染病专科医疗联盟遗传代谢性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
总编辑:段钟平
本期责任主编:王泰龄,郭新珍
执行编辑:郑素*,汤珊,侯维
No.2
本期目录
一、主编致辞
二、学术进展
三、临床资讯
四、联系方式
月报撰稿及简评专家主要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佑安肝病感染病专科医疗联盟遗传代谢性肝病专业委员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专家。
“学术进展”:速览最新重要文献,了解遗传代谢性肝病的科研前沿!
“临床资讯”:提供典型病例、名家讲座等信息,共享临床诊治奥妙!
一、主编致辞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lpha-1antitrypsindeficiency,AATD)是儿童和成人最常见的遗传代谢性肝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亚洲发病率较低。
α-1抗胰蛋白酶(AAT)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4q31-32.3,其所编码产生的AAT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家族成员,是机体最重要的蛋白酶抑制剂。AAT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入血,少数由单核细胞、上皮细胞等合成,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产生的丝氨酸蛋白酶,保护正常细胞不受蛋白酶的破坏。
当基因发生突变后,可能会导致AAT蛋白折叠异常。一方面,错误折叠的蛋白不能有效分泌到细胞外,导致血浆中的AAT含量减少,从而使肺部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严重失衡,引发肺部组织损伤;另一方面,这些错误折叠的蛋白形成多聚体滞留在肝细胞中,导致肝细胞损害,引发肝脏疾病。
AATD相关肝病可表现为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疸、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AATD的诊断主要包括血浆AAT水平检测、蛋白表型检测、基因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对于AATD相关肝病目前还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是因为AAT缺乏引起的肝病,但致病机理是异常的AAT累积在肝细胞中造成的损害,故外源补充AAT对AATD相关肝病是无效的。如果患者进展到了肝硬化失代偿或者肝衰竭期,可考虑肝移植手术。目前已有AATD的基因治疗在进行动物及临床试验。
本文的这例患者诊断于年。该患者有乙肝病史,未接受抗病*治疗,之后发现肝脏回声增粗、脾脏增大,基于当时的慢乙肝诊治指南,我们建议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以确定是否进行抗病*治疗。肝穿之后首先确定了患者属于慢性乙型肝炎,G2/S2-3,有抗病*指征;肝组织活检的意外发现是患者肝细胞胞浆中存在大量圆形小体,经鉴定小体为AAT,随后的基因测序也证实了患者存在AATD相关基因突变,加上患者支气管扩张的肺部病史,这是一个临床表现+组织学病理+基因检测证实确诊的AATD。我们对该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其口服恩替卡韦在我科肝病门诊随访。不幸的是,4年后患者就出现了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相关表现,患者拒绝肝移植治疗。年4月患者出现右肋骨疼痛,后证实为肝癌伴多发转移。在本次发稿前一月患者离世。
该患者首次肝穿刺病理显示为G2/S2-3,抗病*治疗4年后患者就出现失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以及后期出现肝癌,考虑患者乙肝病*感染叠加AATD的双重因素所致。虽然对于AATD肝病并无有效治疗药物,但早期诊断能够帮助患者进行预防,避免可能导致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如饮酒、体重超重、服用一些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等。临床对于婴儿及儿童出现的不明原因*疸、肝损害以及早发的成人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合并肝损害的患者,需要警惕AATD的存在,要进行早期筛查。
王泰龄
医院病理科,教授,研究生导师;卫生部《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及病理学会分别于年及年授予终身贡献奖。
郭新珍
医学博士,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
二、学术进展
PubMed最新重要文献速览
(长按文末